黄俊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“统筹职业教育、高等教育、继续继续教育协同创新,推进职普融通,科教融汇,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”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,作为宣城职院的一名普通教师对此深有感悟,宣城职院在新时代应如何更好的为宣城实体经济服务,办好宣城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?全体宣职人应牢守为党育人,为国育才的信仰奋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,给出宣城人民对宣城职业教育的满意高分答卷。
一、执信念之“笔”,书写坚定信仰之心
目前学院整体办学方向明确,思路清晰,但是在具体的举措上还有待完善。表现一是专业匹配度不高。如2022年全日制在校生有11000多人,生源主要集中在医护学院和教育管理学院,与宣城市本级支柱型产业匹配度却不高,几乎达不到最低标准。表现二是内涵建设质量不高。师生比、博士比、横向经费等方面与职业技术大学相去甚远。
宣职人应结合实际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指示、批示精神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信仰,坚持产教融合的办学途径,紧密结合宣城市经开区和长三角区域支柱产业企业结合,走出产教融合的创新之路,走出产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二、挥初心之“墨”,胸怀勤勉敬业之心
为党育人,为国育才是我们职业教育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,要时刻将初心和使命牢记,刻在我们的头脑里,学院的每一项工作在开展时都要考量是否符合这一尺度。虽然职院近几年的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,但这是靠一批批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,我们要始终保持勤勉敬业的心态和作风,坚守职责,守好自己的阵地,确保不掉链子,勇于争先向前。
三、展斗争之“纸”,厚植自我革命之心
党的二十大强调,务必要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。对于职院人来说,只有勇于自我革命,敢于先最先进的、领跑类的职业院校看齐,宣职院才能跑好新时代的接力赛,跑出学院建设改革的“加速度”,闯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。
较之周边发达省份的职业技术学院,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、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,我们尚有较大差距,这些差距如何缩小甚至赶超,就得有斗争精神。一要敢于打破现有的绩效分配制度,建立以职业技术大学创建指标为体系的目标考核激励制度,促进达标、促进提质培优。二要敢于改变现有的内部质量评价体系,以系统的评价代替目前的局部的评价,促进学院教学质量全部提升。三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,认真研究周边地区的成功经验,以产教融合为契机打破专业群设置方式,推动专业设置与区域支柱产业无缝对接,推进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。四要建立务实的教职工成长制度,将人才培养出、留得住、成长好。
四、端担当之“砚”,砥砺务实实干之心
学院绘就了“三步走”的蓝图,这“三步走”看起来只有三步,实质上每一步都要重有千钧,结合我们的短板和不足,如职教本科的核心指标“师生比、博士比、国家级项目、横向经费”等,我们怎么干?
全体宣职人务必要脚踏实地,做撸袖实干的践行者;务必要要主动担当、主动作为,打消“躺赢”念头,杜绝“躺平”行为;务必要以“绝知此事要躬行”的实干作风蹚平“本领恐慌”的沟壑;务必要把理论吃透、业务摸透、工作干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