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,创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,6月21日,思政课教师组织学生赴泾县中国宣纸文化园开展“一纸千年·匠心筑魂”实践教学活动,在行走的课堂中感受匠心传承,激发文化自信。
文化溯源,探寻宣纸千年之韵。在刁航老师的带领下,同学们走进宣纸文化博物馆,开启“千年寿纸”的文化探寻之旅。从汉代麻纸到唐代澄心堂纸的演变脉络,揭开了千年不腐的文明密码,让同学们对宣纸这一中华文明的活化石有了直观认识。
技艺解密,见证匠人传承之坚。带着对宣纸的好奇与赞叹,同学们来到古法造纸体验区。捞纸师傅的现场演绎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息发师傅的详细讲解,揭开了捞纸这一千年绝技的神秘面纱。“一帘水靠身,二帘水破心”,师傅们精准的动作、力度和节奏,让同学们惊叹的同时,也体会到文化传承背后的艰辛与不易。
实践体验,触摸匠心温度之力。随后,同学们来到红星542厂捞纸车间,现场观摩了捞纸、板榨、浇贴、晒纸等传统工序,并化身“非遗小匠人”,分组体验捞纸技艺,亲身感受了宣纸制作的复杂流程和匠人的精湛技艺,深刻体会到“静心养纸,与自然对话”的哲学理念。
交流对话,感悟文化筑魂之道。在面对面交流环节,同学们积极发言,从“天人合一”的理念、文化自信的底气到工匠精神的坚守,表达了对中华文明底蕴的自豪和对匠人传承执着的钦佩。大家表示,世界非遗的背后是文化自信的底气,是工匠精神的脊梁,今后将继续秉持这份精神,追求卓越,成就更好的自己。
本次活动将文化传承与思政教学相融合,不仅是对“行走的思政课”实践教学的一次成功探索,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大思政课”的重要指示精神、推动我校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。未来,思政课教师将继续探索创新思政教育模式,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,让同学们在更多元、更生动的实践中感悟思想伟力,汲取奋进力量。(图/文:沈梦怡 初审:袁梅 校审:方婉莹 终审:赵勇)